1楼
- zwtlsx521
- 2024/4/26 15:22:56
刘艳辉
“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,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。”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,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,并对文博事业发展提出殷切期盼。当前,我国文博事业呈现空前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,到博物馆参观成为新的社会风尚,总书记的话给了我们很大启发。
泱泱华夏,源远流长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,他到地方考察时习惯去博物馆走一走、看一看,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。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,总书记说:“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,古为今用,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。”在山西运城博物馆,总书记强调,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“国宝”,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、一万年的文化史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,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,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。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后,总书记指出:“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……”也正是在考察之后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,总书记提出了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”和“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”两大全新命题。总书记的文化足迹和殷切话语,充分彰显对文博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更高期待。
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。如何发挥好这所学校的教育功能?对广大文物工作者而言,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,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、更成体系;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而言,则要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,进一步增强历史感。近年来,我国通过加强政策法规支持、深化学术研究、进一步提升展览展示水平等,持续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。截至2022年底,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,位居全球前列。与此同时,亮点纷呈的文化活动、优质的公众服务让博物馆成为广大群众的“心头好”。例如,刚过去不久的春节,广东省内385家博物馆推出“粤博看展湾区年味”八大主题展览与活动,开放超过1000个基本陈列展览,近200个迎春特展和400多场丰富多彩的新年文化活动,让市民观众在欢乐祥和中度过一个赏心悦目、年味十足的春节假期。在双重推动之下,“文物活起来”样态更加多元,文博新业态更加丰富,文明交流互鉴更加精彩。
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。“火起来”只是“活起来”的一部分,更为关键的是充分挖掘文物的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,让躺在地下的文物鲜活、生动、丰满、立体起来,让大家完成从“看热闹”到“看国宝”再到“看文化”的转变。这也是总书记要求“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”的深刻用意所在。
今年两会,全国政协委员们发延指出,当前对文物古籍内涵挖掘阐释力度不足、展示传播形式有待丰富创新,可谓切中了要害。们发延建议,整合全国专家资源,协助各博物馆梳理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物古籍“家底”,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坚实历史支撑。同时,加强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,提供沉浸式体验、虚拟展厅等服务,增强中华民族故事的吸引力、感染力、影响力。这些建议颇具针对性、可行性,现实中多地已经展开相关探索,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出来、流传开来正在迎来新的机遇。
知所从来,方明所往。从博物馆这部翻开的史书中,我们要读懂的东西有很多,但至关重要的是如何从解读文明传承密码、领略中华文化风采中,进一步增强弘扬中华文明、提升文化自信的使命感、责任感,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。